中医辨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兼眩晕心血虚,兼盗汗心阴虚
中医辨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兼眩晕心血虚,兼盗汗心阴虚

中医辨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兼眩晕心血虚,兼盗汗心阴虚

中医上心血虚与心阴虚都会导致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那么应该如何判断是心血虚还是心阴虚呢?

首先,我们先来单独看看心血虚和心阴虚。

心血虚

心血虚多由失血,过度劳神,或血的生化之源不足所致。

主要症状:

心悸、失眠,多梦,头晕、健忘、心绪不宁,怔忡,面色淡白无华,指甲苍白,四肢无力,唇舌色淡,脉细无力等。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甚至怔忡。

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失眠多梦。

血虚不能上荣清窍,故头晕,健忘,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

血虚不能充实血脉,荣养四肢肌肉,故四肢无力,指甲苍白,脉细无力。

调理方向:调理宜补养心血,益气安神。

心阴虚

心阴虚证是指阴液不足,心失所养,虚热内扰,以心烦、心悸、失眠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心主司血脉的正常运行和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它离不开阴液的济养。若久病体虚,思虑劳神太过,暗耗心阴;或因温热火邪,灼伤心阴;或情志不畅,或经常动气动火,或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则会耗伤心的阴液,内生虚热,影响心主血脉和藏神的功能,出现心阴虚证。

主要症状:

有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阴液亏少,心失濡养,心动失常,故见心悸。

心神失养,虚火扰神,神不守舍,则见心烦不宁、失眠、多梦。

阴虚失润,故口燥咽干,形体消瘦。

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调理方向:调理宜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心血虚与心阴虚辨证

一、主要临床表现

1、共有症状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阴心血不足则心失所养,故见心悸怔忡;血虚少、阴不足皆能使心神失养故失眠多梦。

2、不同症状

心血虚兼有眩晕,健忘,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弱等。

心阴虚兼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数等。

血虚不能儒养脑髓,故眩晕健忘;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爪甲色淡,不能充盈脉道则脉象细弱。

阴虚阳亢,虚热内生,故见五心烦热,潮热,寐则阳气入阴,营液受蒸外流为盗汗;虚热上炎则颧红,阴不上承则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二、相似证候的辨别

从上述对比中可以看出:

心血虚、心阴虚证的定位症状主要是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这组症状在心的阴血虚方面比较多见。

如果舌红、升火、脉细数,或有盗汗测可辨为心阴虚;而缺少红、赤、热、汗的症状,或见有脉细、舌淡、面色不华,则可辨为心血虚。

辨证注意点:有心的定位症状,再加上阴虚或血虚症状,单纯的心阴虚,心血虚辨证不难作出。

心的定位症状除去心悸、怔仲,还有神:失眠、多梦、神志异常;心所在部位:胸闷、胸痛;汗:盗汗,大汗;舌:舌体运动及色泽变化等。但是常见的,比较肯定的,是前面几项。胸、汗、舌的变化,也可由其他脏腑所引起。

此外,当心血虚兼见心烦、烦热、盗汗等症,可辨作心阴血两虚。

应该注意些什么?

1、注意饮食的调节。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任何情况都应辨证,辨明病证才好对症下药。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