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佛山春节习俗是广东省汉族春节习俗的组成部分。按表现形式和习俗时间不同,大致可分为:腊月迎春、新年贺岁和酬神祈福三大类。记者采访了市民俗专家余婉韶,为你讲述一些不可不知的佛山年俗。
纸马护送灶君神
传说,每年玉皇大帝都会派灶君来人间体察民情,到年底都得回去汇报各地情况,灶君不仅掌管饮食,还掌管人们的寿命祸福。因民间希望灶君能在玉皇大帝面前讲好话,祈求保佑来年丰衣足食,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民间有官三、民四之说),家家户户必来谢灶。
在佛山,多用白米、红糖、利是以及鸡、烧肉、鲤鱼等来谢灶,并写上一张“谢灶疏”来表感谢,备上一匹纸马(佛山剪纸符),让灶君骑着马舒舒服服地上天。备一碗清水,用黄皮或柚子叶渗清水洒灶君神位,为其沐浴;摆上祭品,上香祈福,然后烧谢灶疏和纸马,谢灶仪式便已结束。
●话你知:目前,在佛山农村仍很好地保留了上述仪式,但在城市该仪式已慢慢淡化。此外,高明区祭灶一般用自制的“濑粉”来祭拜。
油镬年糕增年味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按照佛山人的传统,开油镬炸煎堆是吉祥的迎春习俗,家家户户都会为之而忙碌。余婉韶介绍,开油镬炸煎堆油角,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油镬似的——油润、富足。
佛山的煎堆各有特色,大致分为通心和实心两种,具体来说,禅城的煎堆为圆球形,南海煎堆呈圆饼状,顺德的煎堆分硬皮软皮,高明的煎堆呈扁平状,三水的煎堆是通心的。
除了要开油镬,蒸糕也是旧时佛山人家家必备的年宵品。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人们的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松糕蒸熟时会发起来,有步步高升的意头。此外,各地还有蒸萝卜糕、马蹄糕的习惯。春节时人们以年糕、煎堆互赠亲友,“但九层糕从不赠与别人,怕把吉祥分薄。”余婉韶说。
●话你知:佛山煎堆,用爆谷、花生米拌糖浆掐成圆形,糯米粉搓成薄皮包着爆谷馅,拍上芝麻,放在滚开了的油镬内炸至金黄色即可,其味香甜可口。
边行花街边卖懒
桃花、菊花、鸡冠花、百合花、兰花、剑兰……年三十行花街买年花,是每年春节佛山人万众期待的事。余婉韶介绍说,佛山的年宵花市一般在春节前十天左右开始,除夕夜是年宵花市的高潮,越接近年初一人气就越旺。
佛山人插上鲜花来过节已是不成文的惯例,买年花重在取其“花开富贵”“大吉大利”的意头。红桃在粤语中谐音宏图,寓意大展宏图;菊花寓意五谷丰登、富贵长寿;金桔象征大吉大利……
“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懒!”吃完团圆饭,除了行花街,在民间一直还流行着小孩卖懒。卖懒的孩子们或走到附近土地庙,或走到大街的井盖头,插一炷香,然后给路人分吃红鸡蛋。
●话你知:现在已很少看到大人牵着小孩在街上唱卖懒歌,陪孩子们一起卖懒,但年三十拿着花灯去行花街的习俗依然流传至今。
闹元宵行通济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民间的灯节。佛山元宵灯节习俗,始于明代,“灯”与“丁”谐音,有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之意。按照民间习俗,男孩出生,要到本族祠堂行“开灯礼”,其礼仪包括挂灯、祈福、请灯酒。元宵灯节当天,新生男丁要去报丁、行开灯礼,才被接纳入族。
“行通济,无闭翳”。正月十六行通济是佛山独有的祈福习俗,意为行完通济,便没有烦恼,事事顺利。“行通济”寄托着佛山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要更好地迎接新的一年。余婉韶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家家户户便会自发来到通济桥,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顺顺利利、万事胜意。
●话你知:元宵节习俗一直沿用至今,但挂灯的内涵已随着时代的变迁有所变化。如今,买灯、挂灯已不是男丁的特权,一年一度的灯会,更多的是出于赏灯。
买大蚬唱龙舟歌
正月初一凌晨时分,是卖发财大蚬的大好时机,那时,肩挑大蚬的小贩会随街叫卖。因民间将大蚬视为大显大贵之意,许多人家为了讨个吉利,都买一两斤以应节。
“龙舟舟,出街游,封封利是责船头。姐妹行埋莫打斗,龙头龙尾多福寿,老少平安到白头……”从初一至初七,俗称新正头,佛山龙舟艺人肩托木雕龙舟或鲤鱼,到各家和店铺唱贺正龙舟或鲤鱼歌,歌词内容多以平安、健康、长寿、发财、和睦为主。目前,“龙舟歌”已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话你知:如今,很多佛山人已不知道发财大蚬为何物,春节买发财大蚬的习俗已开始淡化,倒是龙舟歌越唱越多,也越来越受人重视。
舞醒狮放生鲤鱼
醒狮贺岁是佛山春节最受欢迎的习俗之一,春节期间,街头巷尾和乡间村社处处可见醒狮表演。醒狮表演由舞狮头、舞狮尾二人合作,配以鼓点和锣、钹,由武术、舞蹈、敲击乐配合完成。
“采青”是春节舞狮最精彩的技艺表演,一般贺岁采青多以才采高青形式为主。所谓“青”,是用红色的绳子绑住一封利是和一捆生菜,代表吉祥、生猛、好运。按民间风俗,“狮‘采青’后要‘吐青’,把生意生财的‘青’抛向事主,以示来年吉利、生财有道。”余婉韶说。
“发财鲤鱼,有大有细,有头有尾,年头赚到年尾。”过去,民间于正月初一或初二有放生俗,人们买一条活鲤鱼等水生动物,将其放回到河涌,意在积善积德,添福添寿。
●话你知:常用的采青表演有:桥青、水青、叠罗汉采青、板凳青色、八卦青、采高青等。此外,春节放生习俗至今虽仍有流传,但已淡化。
正月初一行祖庙,是佛山人春节最主要的习俗。祖庙是佛山诸庙之首,北帝被奉为佛山人的“大父母”,正月初一“行祖庙,拜北帝”是佛山延续至今最为隆重的民间风俗。很多人为了争得头炷香,会在行完花街之后,就到祖庙去排队拜北帝,许愿祈福。
余婉韶告诉记者,过去,商人一到春节也有到祖庙“还愿”的习俗,叫上店员拿着香烛、烧猪、糕点、生果等祭品,来酬谢北帝,希望来年能获得盈利。现在的行祖庙已没有建醮、燃炮等内容,参拜仪式也简化了,人们大多是在北帝大小神像和观音像前双手合十低头默祷,然后投一些硬币在香炉里以求好运。
●话你知:北帝在古时是水上保护神。由于佛山工商业发达,像冶铁、陶瓷等大部分与火有关,佛山人就拜北帝祈求防火防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