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蛇冬眠吗?常见蛇种类有那些?如何防?被蛇咬如何紧急处理
广东蛇冬眠吗?常见蛇种类有那些?如何防?被蛇咬如何紧急处理

广东蛇冬眠吗?常见蛇种类有那些?如何防?被蛇咬如何紧急处理

蛇属于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冬天来临,气温降低时,蛇的体温也随之降低。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身体就没有能量来支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这时候蛇就会身体僵硬,很难行动,需要找一个地方进行冬眠,以便将身体的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从而确保身体所储存的能量能支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等待来年气温升高后再出来活动。

1、气温高低决定冬眠早晚

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蛇大概在每年11月就会进入冬眠,直到次年4月出蛰。因此,在我们的印象中,冬天一般都是没有蛇的,出去野外活动都会很放心。

气温高导致蛇冬眠晚

但是,蛇的冬眠时间并不完全一致,真正决定蛇的冬眠早晚的是环境的温度。当气温降到摄氏7到10度以下时,蛇才会真正进入冬眠。而南方的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温度偏高,进入冬天后温度还保持在10度以上是很正常的情况。因此,在南方,即使是冬天的时候,如果去野外活动,也要注意防蛇,以免被蛇咬伤。

除开进入冬眠的时间晚以外,因为春天气温回升快,因此南方的蛇出蛰的时间也会更早一些,有些蛇在3月份的时候就会出蛰。如果在海南,冬天最低温度都在十几度,蛇就完全不需要冬眠,全年都处于活动的状态。

除开气温会影响蛇的冬眠时间外,不同种类的蛇的冬眠时间也有一定的差别。例如在我国江南一带,烙铁头冬眠期一般为11月下旬至次年4月初,而银环蛇冬眠期则为12月至次年3月初。一般是无毒蛇先冬眠,然后才是毒蛇。如果是同一个品种的蛇比较的话,雌蛇会先冬眠,然后是雄蛇,最后才是幼蛇。

2广东常见十大蛇类排行榜

2.0、五步

学名尖吻腹。毒腺大、毒牙长、毒素溶血性好,人被咬后不及时处理,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就会死亡。尖吻蝮多于晚间或清晨活动,其它时候则会蜷伏于岩石缝或树叶堆里,以其状似乱石的体纹掩藏自己的行踪。受到攻击或骚扰时,它们的反应一般比较迟缓,但仍能对敌人施以准确的咬击。尖吻蝮主要以小型的哺乳类动物、鸟类及蛙类为食粮。

2.1、赤尾竹叶青

白唇竹叶青(学名:Tryptelytrops albolabris)头部呈三角形,颈细,形似烙铁。头顶具细鳞,吻侧有颊窝。上颌仅具白唇竹叶青管牙,有剧毒。体背鲜绿色,有不明显的黑横带;腹部黄白色。体最外侧自颈达尾部有一条白纹;上唇黄白色。鼻间鳞大;鼻鳞与颊窝间一般无鳞片。主要分布于东亚及东南亚的中南半岛。

2.2、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又称山万蛇、过山峰、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毒性较大,中毒后几分钟即可导致死亡,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眼镜王蛇在中国西南与华南地区常有出没,通常栖息在草地、空旷坡地及树林里,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

2.3、圆斑蝰

圆斑蝰(学名:Daboia russelii siamensis),又称百步金钱豹、卢氏蝰蛇(鲁塞尔氏蝰蛇)、锁蛇,是蛇亚目蝰蛇科蝰亚科山蝰属下的一种有毒蝰蛇。体粗壮,全长1m左右。头较大,三角形,前端较窄,后端较宽;鼻孔大,背位,无颊窝,头背为小鳞,起棱。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台湾及东南亚地区。

2.4、银环蛇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属于蛇目眼镜蛇科环蛇属的一种。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000~18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黄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头背黑褐,幼体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较高,横截面呈三角形,尾末端较尖。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单行。

2.5、蝮蛇

常栖于平原、丘陵、低山区或田野溪沟有乱石堆下或草丛中,弯曲成盘状或波状。捕食鼠、蛙、哳蜴、鸟、昆虫等。蝮蛇的繁殖、取食、活动等都受温度的制约,低于10℃时蝮蛇几乎不捕食;5℃以下进入冬眠;20℃~25℃为捕食高峰;30℃以上的钻进蛇洞栖息,一般不捕食。夜间活动频繁,春暖之后陆续出势寻找食物。

白眉蝮 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区。主要栖息在宽阔的田野中,很少到茂密的林区去,夏季一般在丘陵地带活动,炎热时喜欢栖息在荫凉通风处。受惊时并不逃离,而是将身体盘卷成圈,并发出呼呼的出气声,身体不断彭缩,持续半小时之久。以鼠、鸟、蜥蜴为食,采用突袭方式,躯干前部先向后曲,猛然离地再向前冲并咬住猎物,咬住不放直至吞食下去。9–10月咬伤人畜较多,是我国剧毒蛇类之一。

短尾蝮蛇

2.6、舟山眼镜蛇

中华眼镜蛇(Naja atra),又名舟山眼镜蛇,在广东、广西、香港俗称饭铲头,台湾则称之为饭匙倩、饭匙铳、膨颈蛇。属于眼镜蛇科,分布于中国南部、台湾和中南半岛的中低海拔地区。中华眼镜蛇为大型前沟牙毒蛇。受惊扰时,常竖立前半身,颈部平扁扩大,作攻击姿态,同时颈背露出呈双圈的“眼镜”状斑纹。中华眼镜蛇体色一般为黑褐或暗褐,背面有或无白色细横纹。成蛇体全长为1.5~2米。

2.7、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学名: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又名为龟壳花,为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烙铁头、笋壳班等、老鼠蛇和恶乌子等,是台湾六大毒蛇之一。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龟壳花常与无毒的拟龟壳花混淆,拟龟壳花的头部较圆。原矛头蝮为管牙类毒蛇,有剧毒。

2.8、金环蛇

金环蛇(学名:Bungarus fasciatus),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或佛蛇等,是环蛇属的一种,是毒性很强的蛇。金环蛇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种。金环蛇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

2.9、莽山烙铁头

莽山烙铁头也称为莽山原矛头蝮,全长可达2m,是蛇亚目蝰蛇科下的一个有毒蛇种。其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湖南省,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莽山烙铁头是由陈远辉和赵尔宓命名,是国际上一级优先保护的濒危物种。通身黑褐色,并杂以黄绿色或铁锈色小点,形成细网纹,背面有黄绿色横斑,横斑的中部 (背中线部分)扩大,其中央有褐点,幼体尾后部浅黄色,分布于湖南 (宜章莽山)。

3.0、青环海蛇

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前沟牙类剧毒蛇。长1.5—2米。其躯干略呈圆筒形,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背部深灰色,腹部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生活在海洋中,善游泳,捕食鱼类。卵胎生。分布于中国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近海。

3、防蛇措施

如果去野外活动,要注意做好防蛇措施。尽量穿高帮皮靴,穿长袖衣裤,戴帽子,扣紧衣领、袖口,扎紧裤腿。尽量避免在草丛中行走或者休息。可以用竹竿或者树枝探路以便打草惊蛇。

如果碰到蛇和你对峙,可以将随手的东西扔到它旁边的地方以便转移它的注意力。也可以将衣服扔过去蒙住它,然后跑开。跑的时候要采用折线或者曲线跑,千万不要直线跑。因为蛇的速度很快,但是转弯不灵活,所以曲线跑会比较容易将蛇甩掉。

4.1、被蛇咬伤急救措施

如果万一被蛇咬伤,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急救:

1)避免情绪激动或者剧烈运动

情绪激动或者剧烈运动会加速血液的流动,从而加快蛇毒的扩散。

2) 结扎伤口

找一条绳子或者鞋带,在伤口靠近心脏方向5-10厘米处做环形结扎,以便阻止毒素扩散。结扎后每隔15分钟左右放松2分钟,以防止肢体坏死。结扎要迅速,尽量在被咬伤后5分钟内完成。

野外夜晚防蛇

3)冷水冲洗伤口

用冷水反复冲洗伤口,将表层蛇毒洗净。

6)将蛇打死带走或者拍照

有条件的话可以将蛇打死带走,或者用手机拍照,以便医生能获知毒蛇的品种,选用正确的血清治疗。

7)呼叫救护车

第一时间呼叫救护车,自行采取急救措施后尽快去医院救治。

4.2、被蛇咬伤的应对措施

在野外,如果不幸被蛇咬伤,应先保证冷静不要慌张,尽量先记住蛇的主要特征(头型、花纹、长度等),同时避免行走而加快毒素扩散。

多数蛇伤致死事件并非因毒素如何剧烈,而是因为救治不当或不及时,所以被毒蛇咬伤的一小时内也被称为“黄金救助期”。

急救措施牢记:户外被蛇咬伤,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清理伤口,如有毒蛇咬伤风险,绷带缠绕,然后紧急撤离。

处理无毒蛇——消毒最重要,蛇长期在野外生活,被咬后不及时消毒有患破伤风和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

图片

尽快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可用干净的棉布包扎以防感染

处理毒蛇咬伤——“现场处理,破坏蛇毒,尽快送医”是基本原则。

毒蛇

1.咬伤不慌张,马上用任何拍照设备记录蛇的外观,以供医生判断是什么蛇,便于针对性地选用抗蛇毒血清(这是唯一有效的抗蛇毒药品)。

2.离开危险区域,或者让蛇自行离开,切记不要剧烈运动。

取下首饰如戒指、手镯、手表,脱下或剪开紧身的衣服。不要打蛇,若蛇已死了,可将它埋起来(蛇在死后2小时内还有很大的危险性)。

3.用大量的清水或者肥皂水冲洗伤口,也可以用消毒液(如双氧水)消毒。

如果在5小时内没有送进医院,需要连续服用抗生素7天以避免感染。

4.可使用绷带、布条,紧急采取压缩制动包扎法或近心端结扎法的处理方式。

压缩制动包扎法

①消毒伤口后,用干净的敷料(如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②用绷带把敷料包裹在受伤的肢体上;

③继续用绷带包裹大半个肢体;

④用把登山杖、树枝等包裹在外面,用来限制肢体运动。

注意:包裹时不宜过紧,要保证一定的血液流量,包裹时,和患者交流并观察手指或者脚趾,要有正常的脉动、颜色和知觉。

近心端结扎法

用一根绷带或者布条(禁止用弹性止血带),在最靠近心脏的肢端扎紧,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或者两根手指为宜。

注意:结扎不宜过紧,要能感受到肢端正常的脉动,长时间结扎需要每过30分钟松开几分钟。

(此方法风险较高,长时间阻断肢体血液科导致组织坏死,在野外不太推荐)

5.以上两种方法均可延缓毒液向全身扩散,但还是应将伤者尽快送往医院就医。(来源:山野纪)

最后,防蛇有招的一点建议

无论我们是在行进还是扎营时,都有可能遇到蛇的“不请自来”,牢记避免挑逗、冒犯是防蛇的简单有效方法之一,而“小心脚下,敬而远之”是行走山野防蛇的总体原则。

行走防蛇——途径灌木丛、山路不小心踩到休息的蛇,被蛇视为攻击才会进行自卫反击。而被蛇的咬伤部分常发生在手足四肢,良好的护具可有效预防蛇的咬伤。

蛇以“S”形前进,并不会斜行,迫不得已逃离时应以“Z”字形跑开,切勿跑直线。

遇蛇出没的地方穿长衣裤,着坚韧的靴子和绑脚;

穿越草丛等复杂区域小心观察,踏步要重;

手持木棍或登山杖,在前方时常打草惊蛇;

与蛇相遇保持冷静,留时间让其逃离;

若与蛇僵持,将手中物品或衣服向其掷去以转移注意力。

穿戴防蛇装备,大踏步可驱散蛇类,但当翻山越岭抵达营地后,也别忘了关键的营地防蛇。

扎营放蛇——蛇在休息时喜欢藏在岩缝,石堆,掉落的树枝下,以获得一种安全感。蛇有趋热性,温暖的帐篷和睡袋也有可能吸引蛇的到来。

清除帐篷附近长草、泥洞,石穴,以防蛇类躲藏;

记得随手关上帐篷内外拉链,防止蛇的乱入。

佛山全市各医院储备蛇毒血清情况表更新至2019年6月27日

禅城区

医院名称地址蛇毒血清类型数量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区岭南大道北81 号抗眼镜蛇毒血清注射液15支
抗银环蛇毒血清注射液15支
抗蝮蛇毒血清注射液15支
抗五步蛇毒血清注射液5支
佛山市中医院禅城区亲仁路6号抗蝮蛇毒血清 (6000u/支)5支
抗五步蛇毒血清 (2000u/支)4支
抗银环蛇毒血清(10000u/支)2支
抗眼镜蛇毒血清 (1000u/支)4支
禅城区中心医院禅城区石湾三友南路3号抗银环蛇毒血清1支
抗蝮蛇毒血清2支
抗五步蛇毒血清4支

南海区

医院名称地址蛇毒血清类型数量
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南海区平洲夏东路23号蛇毒血凝酶注射液 (速乐涓)240支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邦亭)0支
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苏灵)92支
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巴曲亭)185支

顺德区

医院名称地址蛇毒血清类型数量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顺德区伦教街道荔村甲子路1号抗眼镜蛇毒血清注射液1支
抗银环蛇毒血清注射液5支
抗蝮蛇毒血清注射液1支
抗五步蛇毒血清注射液1支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佛山市顺德区冯尧敬纪念医院)顺德区容桂街道狮山路4号抗银环蛇毒血清注射液1支
抗腹蛇毒血清注射液1支

高明区

医院名称地址蛇毒血清类型数量
高明区人民医院高明区荷城街道康宁路1号抗五步蛇毒血清3支
抗蝮蛇毒血清2支
抗银环蛇毒血清2支
抗眼镜蛇毒血清2支
高明区合水医院高明区更合镇先烈西路23号抗腹蛇血清2支
抗银环蛇血清2支
抗五步蛇血清2支

三水区

医院名称地址蛇毒血清类型数量
三水区人民医院三水区西南街道广海大道西16号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10支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96支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