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热爱运动和体育的人来说,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了他们的新宠,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户外运动当中。很多强驴对于奈斯密斯定律可能非常熟悉,尤其是热衷徒步的,这个定律几乎成为了专业的必备知识,但刚加入户外运动的人对这个定律就显得很陌生,所以还是很有必要科普一下这个定律。之前看到很多驴友在户外助手上分享各种户外专业知识,今天我也来分享一下,权当抛砖引玉。
一、利用奈斯密斯定律,计算登山所需时间
奈斯密斯定律(NAISMITH’S LAW),香港一般译作拿史密夫定律,是一八九二年苏格兰爬山家所发明的,可帮助预算行程所需时间,定律是一个人在正常负重(不超过体重1/4)下,每小时可走平路五公里,而每爬升600m,需多加一小时。
因为地图只供给平面的距离及升高,下降的高度,要量度实际距离而计算出所需时间则十分困难,所以奈斯密斯定律不啻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因为奈斯密斯定律早先由香港翻译并应用,一般认为,在香港的环境中,宜有用每小时可行走平路四公里,则每登高五百米加一小时。
例:甲往乙平面距离四公里,升高五百米。
所需时间=(平面距离/四公里+升高高度/五百米)小时
=(4/4+ 500/ 500)小时
=(1+1)小时
= 2 小时
二、奈斯密斯定律的演变
这个计算方法并未包括途中停留时间,天气情况及体力消耗,使行程速度减慢等因素,但无论如何,此定律对预算时间十分有帮助。
从上可知定律并未将很多因素计算,1965年出现一个新的定律,更改后的定律比较复杂,现表列如下:
根据奈斯密斯定律计算时间
使用定律首先要找出个人体能的指标是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完成八米及攀登三百米的远程所需时间。例如一个人体能指标是十五分钟,在拿史密定律计算出来的两小时远程,只需一小时便可完成。在下列情况下应作调整。
1. 负重:每负重30磅,将指标下降一级。
2. 地形:遇崎岖的山路,可将指标下降一级至二级。
3. 天气:在晚上或恶劣天气下将指标下降一级。
谨记以上定律只供参考,登山者应将个人经验累积,作一个适合个人的预算方法。
三、奈斯密斯定律的“本土化”
由于体能偏差等因素,我国大陆地区在翻译使用奈斯密斯定律做了“本土化”的处理,充分考虑到了国人与西方人之间存在的差异,这应该是目前最切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最有指导意义的,建议驴友以这个为准!
根据中国登山协会的提法,路线粗略计算时间的公式:
徒步时间=(行军距离/每小时3.2公里)+(上升高度/305米)×1小时(上升用时)+(以上用时×每小时5分钟休息时间)
例如:某甲由A点穿越到B点,两点之间直线距离9.7km,海拔从A点305米爬升到B点的950米。即旅程预计时间为:(9.7/3.2≈3小时)+(600/305≈2小时)+(5小时X每小时休息5分钟)=5小时25分钟
注意:此为总行程粗略计算时间,如果负重大于20kg及以上,需要的时间可能要稍为多些,线路的特殊困难地段地点较多需要的时间可能也更多些。此外,如果线路的弯曲转折线路较多,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与实际距离相差就较大,通常会在计算的时间基础上,加上10%-25%不等
最后,每个人的体能和身体素质都不太一样,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修正,奈斯密斯定律只能给你提供一个参考。希望各位驴友在户外运动中能够科学分配体力,充分享受户外运动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