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起落是有规律的。
月亮升起的时间,每天都比前一天晚48-50分钟。例如,农历十五的18时,月亮从东方升起。到了农历的二十,相距5天,就迟升4小时左右,约于22时于东方天空出现。月亮“圆缺”的月相变化,也是有规律的。农历十五以前,月亮的亮部在右边,十五以后,月亮的亮部在左边。上半个月为“上弦月”,月中称为“圆月”,下半月称为“下弦月”。每个月,月亮都是按上述两个规律升落的。
月亮在非满月的时候都有一个缺口弧,另一面则是圆的一段完整弧,简称面。我们说的朝向,是指这个”面”所指的方向。
判断原则:上上西西,下下东东
1.上半夜出现的月亮,是农历15之前即上半月,出现在天空的西方,它的面朝向西。
2.下半夜出现的月亮,是农历15之后即后半月,出现在天空的东方,它的面朝向东。
3.农历15左右的月亮,面和弧比较难分辨,可以根据黄昏时升起于东方,凌晨里落于西方判断。
4.初一和三十晚上没有月亮,如果白天天气好的话可以看到月亮和太阳一起凌晨升起,黄昏落下。
此外,还可以根据月亮从东转到西,约需12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转15度这一规律,结合当时的月相、位置和观测时间,大致判定方向。例如,晚上10时,看见夜空的月亮是右半边亮,便可判明是上弦月,太阳落山是6时,月亮位于正南;此时,10时-6时=4时,即已经过去了4小时,月亮在此期间转动了15°×4=60°。因此,将此时月亮的位置向左(东)偏转60度即为正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