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后台看到了一个留言:我总是在晚上吃完饭就开始胃疼、胃胀,都好几年了。检查没少做,也开了不少药,但是没什么效果,这是怎么回事啊?
相信有这种情况的人也是不在少数,今天我就为大家捋一捋这个问题。
其实在中医看来,饭后胃疼、胃胀大多就是4个原因引起的。
胃疼、胃胀的4个原因
1、寒邪客胃
寒属阴邪,其性凝滞收引。脘腹受凉,内客于胃,或服药苦寒太过,或寒食伤中,致使寒凝气滞,胃气阻滞,气不通则胃疼或胃胀。
症状:这类患者通常是突然胃疼或胃胀,遇热则痛减,遇寒则痛赠,经常不喝水,或者只喜欢和热的,舌苔白且薄,脉弦紧。
调理思路: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加减。
良附丸是调理寒邪客胃,寒凝气滞的基础方。气滞重者,可加木香、陈皮;若郁久化热,寒热错杂者,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辛开苦降,寒热并调;
2、饮食停滞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和降为顺。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饮食停滞,致使胃气失和,胃中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症状:暴饮暴食后,胃脘疼痛,胀满不消,疼痛拒按,得食更甚,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或厌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调理思路: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保和丸加减。
本方为治疗饮食停滞的通用方。若脘腹胀甚者,可加枳实、厚朴、槟榔行气消滞;若食积化热者,可加黄芩、黄连清热泻火;若大便秘结,可合用小承气汤;若胃痛急剧而拒按,大便秘结,苔黄燥者,为食积化热成燥,可合用大承气汤加减,通腑泄热,荡积导滞。
3、肝气犯胃
脾胃的受纳运化,中焦气机的升降,有赖于肝之疏泄。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横逆犯胃,以致胃气失和,胃气阻滞,即可发为胃痛。
症状: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
调理思路: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疏肝散为疏肝理气之要方。若胀重可加青皮、郁金、木香助理气解郁之功;若痛甚者,可加川栋子、延胡索理气止痛;嗳气频作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亦可用沉香降气散加减,降气解郁。
4、脾胃湿热
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胃之受纳腐熟,赖脾之运化升清,所以胃病常累及于脾,脾病常累及于胃。若素体不足,或劳倦过度,或饮食所伤,或过服寒凉药物,或久病脾胃受损,均可引起脾胃虚弱。
症状: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调理思路: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方药:清中汤加减。
气滞腹胀者,加厚朴、大腹皮。若寒热互结,干噫食臭,心下痞硬,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写在最后
有时候不是不想调理,而是方向就错了。上边这4种胃疼、胃胀的原因、症状、调理方式,我都做了一个总结。
当然,方子一定要在专业人员的叮嘱下进行调理。